定制化的中国制造才有出路
显然,中国已然是一个非标制造大国,在非标制造大国向智能制造大国的转变过程中,我们面临巨大的考验,在非标准制造业上,过去我们一直在追赶先进国家,现在在智能制造商,我们已然与之有着较大的差距,有一个词叫“弯道超车”,现在我们应该叫“换道超车”,换互联网这条道来赶超世界制造业先进水平。
现在一些人对智能化的理解有偏颇,以为提升自动化程度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自动化只是简单地提升了效率问题,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制造出更多的产品,但现在制造业要的不仅仅是效率,更重要的是精度,如果不能准确地针对所有用户,那么高效率其实是没多大用的,这个道理不复杂,假如一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不知道买给谁,不知道用户在哪里,那么以前能生产1000台,现在能生产5000台了,有什么用?都堆仓库里头? 所以说制造业要由原来的自动化大规模生产转变成大规模地定制化生产才有出路!
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海尔早在05年就提出了“人单合一”的概念,到现在已经13年了,还没变,为什么?因为它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三个字:零距离,就是用户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彼此没有距离。对海尔而言,重要的是把员工与用户融合在一起,所以当初提出了“人单合一”的概念,人是员工,单并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指用户的需求。
如今,“人单合一”的概念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了很多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中国没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都是学习国外的经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学习日本的经验,再后来,我们学习美国的经验,如今,我们有了互联网这个机会,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领先的管理模式。
在谈及机器换人时,张瑞敏表示,某种意义上讲,机器换人可能是智能制造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机器换人导致无人工厂出现,但无人工厂并不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个体系,它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个生态体系。
因此,有了无人工厂后,紧要的是与用户建立连接,面对用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能不能在车间的生产线生产,如果能,那么这个生产线一定是柔性的,不但生产效率高,而且变化也非常快,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而如何快速地辨别是否是智能制造?张瑞敏表示,只需问下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出厂之前是不是就知道给谁,如果不知道,那就不是。智能制造应该是产品还没有下生产线就知道它的用户是谁。海尔目前的互联工厂亦只是部分地做到了,即用户提出需求,我们专门为你设计与制造,同时将这个过程发至你手机上,让用户全程参与,大大提升了与用户之间的融合力度。
如何引爆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从提出至今已经18年了,年年都在谈爆发却始终没有爆发,为什么?张瑞敏表示,大家都在智能化方向上发力,去做工作,比如开发出一款智能产品,用户看着不错,但就是叫好却不叫座,所以始终没有引爆。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物联网将会在2019年大爆发,也就是要经过差不多20年的发展才迎来爆发,但对制造企业而言,时间并不多,也就两年左右。张瑞敏表示,企业现在需要改变一些观念,即所有产品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物理件,就是能够看得见的这些部分;一个是智能件,比如芯片这些部分;而更为重要的部分则是连接件,其实质就是人机对话,在此前提下,机器也可以自我学习,实现交互。但要做到这一点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群经济,就是必须有用户参与并交互。
桌面互联网解决了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则解决了速度与效率问题,但物联网不同,它将相关方都连接在一起建立一个场景商务模式,它不需要用户主动提出要求,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提供,这个也正是海尔当下的目标,海尔希望在未来两年内,在全球企业中,特别是在全球家电企业中能率先引爆物联网。